第二十三章 招募三万新军_极乐大宋
自大小说网 > 极乐大宋 > 第二十三章 招募三万新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三章 招募三万新军

  火药厂还是一如既往地生产着雷火弹。

  没有增加产量,也没有减少。

  范家还是按照往常一样,提供着木桶和木炭,吕家也还在提供着硫磺。

  这一日朝会,宰相章得象拿出了一份从京兆府递过来的奏章。

  官家,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上奏,陕西军备长期松弛,久不经战,希冀能增加西北地区的军防,以抗元昊犯境。

  西北问题,继续成为着朝堂的热点。

  章相,你如何看。赵祯倒是看起来很悠闲,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官家,陕西之地不同河北。河北之地,面朝契丹,而西北久无强敌,武备松弛,也是惯然。

  那该如何?

  臣以为,需继续增强西北军备!

  嗯!赵祯点了点头。

  张相,你觉得该是如何?赵祯问向了张士逊。

  臣以为,自当依陕西之具体情况而定,若是缺兵少将,自当要补上。张士逊沉着想了想,缓缓道。

  若是武备不足,怕是有不测之状况。

  西北之事,当初就议定了以防御为主,应该还不至于艰难危险吧!赵祯反问着。

  官家,那倒也未必。这时,作为知枢密院事的王德用又站了出来。

  防御之策,注重全局守备,以静制动,若是要西北沿线稳固,自当要处处防备,处处派兵遣将,所费自当会多。

  当然,若是以守代攻,所费兵员当然可以大为减少。

  罢了!赵祯阻止了王德用的话,防御之策不可变。

  如此,西北之地,需要什么,先让韩琦列个明细出来,诸位爱卿共同参详一些。

  晏殊!赵祯点名三司使晏殊。

  其中钱财费用,还辛苦你多审视一番。

  遵旨晏殊看了看赵祯,又看了看朝堂群臣,点了点头。

  庞籍!郑戬赵祯又点名御史中丞庞籍,和右谏议大夫判大理寺的郑戬。

  臣在!

  西北之事,尔等多加监察,若有不法乱纪之徒,不得留有任何情面。

  遵旨!

  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包括范仲淹均对官家的安排并无异议。

  官家,臣以为,上次安塞堡之战,新军表现坚韧机敏,训练有素,顽强勇战,乃是不可多得之劲旅。西北之地,可再派遣一批新军前往驻守,相信定会有奇效。

  就在这时,刚上任的参知政事杜衍站了出来。

  杜衍直接要求再往西北增派新军。

  新军?赵祯摇了摇头,现在两万新军全都在西北,还有一万刚招募的新军,正在训练。

  已是无兵再派!

  赵祯拒绝了杜衍的想法。

  官家那一万正在训练的新军,可以加快训练速度!杜衍继续说道。

  不行!讲到这里的时候,赵祯非常严肃,这不得商量,这批新军刚刚入营,不可揠苗助长。

  那如此,还请官家再招募一批新军。

  新军勇猛,西北之地,若是再有十万新军,必将固若金汤,元昊小儿安敢犯境。

  当那时,或许可以直捣敌巢兴庆府!

  杜衍理直气壮道。

  杜相,十万新军,是否太过夸张了!这时,同知枢密院事的张观站了出来。

  按照韩琦的奏章,以及大家的估计,西北的确需要增派兵力,但是上来就是十万新军,有些太过于夸大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枢密院,管不到新军啊!

  新军是官家一手操办的,从兵员到将校,都是官家在安排。

  本来三万新军就已经让他们枢密院很不自在了,现在还来十万?

  是啊,杜相,按你所说,还需招募九万新军,这也太过夸大了!章得象也出来指责杜衍。

  况且,新军的战力,也还需要多检验,安塞堡那一战,也说明不了什么。新军好坏,的确是需要多考量。章得象刚说完,赵祯突然就插了一句。

  不过语气听起来相当僵硬。

  底下众臣也明白了章得象说错话了,新军是官家招训的。好与坏,官家都还没发话,你又能怎么肆意指责。

  官家,臣以为,再增加十万新军,的确困难。这时,三司使晏殊也站出来回应着。

  物资钱粮供应,新军比之禁军,耗费甚多。

  要再招募九万新军,他晏殊也不乐意了,这得花费多少钱缗啊!

  官家,臣以为十万太多,不过可再招募三万。这时,工部侍郎梁适站了出来。

  三万?赵祯点了点头。

  三万新军,钱粮物料可行?赵祯又直接问向了三司使晏殊。

  晏殊听到赵祯的问询,稍稍沉默了一下。

  回禀官家,可行!这些年大宋的财税收入节节攀升,再增三万新军,可以接受。

  官家,新军战力形成较慢,如今西北边庭日益紧张,远水解不了近渴。

  见到晏殊同意了三万新军的计划,知枢密院事王德用却是立即起来阻拦。

  在他这里,一万新军都不能再招募了,除非官家能把新军划归他枢密院管辖。

  看到王德用站了出来,赵祯就明白了这家伙要干啥。

  哦,远水解不了近渴,爱卿以为该如何?

  臣以为,还是速速从各地调遣禁军,然后加以整训,再派往陕西,交由韩琦调遣。

  可!赵祯却是出乎意料地点头认可了王德用的建议。

  新军战力的确形成缓慢,现在西北还是要禁军加以增援。

  既然如此,王爱卿可以拟定一个章程。

  王德用看了看赵祯,觉得有些奇怪,官家居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的建议。

  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真给他这个臣子面子。

  真不对劲!

  除非,后面

  果然!

  但新军也不能停止招募。

  赵祯看向了王德用,虽然我是同意了调遣新军,但也没说不增加新军。

  但话已至此,王德用也不敢再顶撞赵祯,落了官家的面子。

  官家,新军表现世人皆知,臣以为,可多招募。

  三万亦可,若是不行,也可增至五万。

  除却西北防线,大宋还有河北防线,也可适当增派新军。

  就在王德用欲言又止之时,首相张士逊站了出来,这一次,他完全地站在官家身后。

  一通利索的话,不给人任何反应时间。

  众臣震惊!

  杜衍说要增加十万新军,他们不以为奇,这些刚回东京的官员,为了表现自己,说什么话的都有。

  但是,现在这位群官之首,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居然提出要多招募新军。

  完全不符合他平日的风格。

  看着同僚对自己异样的眼神,张士逊却毫不理会,只是等待官家回话。

  张爱卿也同意朕的想法了。赵祯淡淡地回应道。

  如此,就再招募三万人,五万人也太多了。其他人,可有意见?赵祯继续问向群臣,眼神最后落在了掌管枢密院的那几个大臣身上。

  王德用和张观想再说话,可是又看了看张士逊,还是把自己的话给憋住了。

  既然这位文臣之首都支持招募新军,那他们也先不说了。

  这一日朝会,赵祯又和群臣又达成了一个妥协。

  随后的日子,大量的军事物资将会调往京兆府,其中包括各种武器棉衣粮食,以及雷火弹。

  另外,从各地调遣的禁军,也将在开封府进行整训,由枢密院和开封府共同负责。

  最后,新军再次招募三万人。这样,除却两万已经在陕西的新军,还有四万人在东京郊外进行严格的训练。

  一切大吉,众臣退散。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ida9.cc。自大小说网手机版:https://m.zida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